春雷一声,万物复苏,5首描写惊蛰的最美古诗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
惊蛰的到来,预告着春天的到来,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象征。
天气回暖、雨水增加,温暖的气候条件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辛勤智慧的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格外重视“惊蛰”这个节气,因为惊蛰意味着春耕开始的日子。
“一到惊蛰节,锄头不停歇”这句农家谚语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春耕时节田间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当然,惊蛰前后的天气和景色也都开始有了变化,引发了文人墨客的诗情。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关于“惊蛰”的古诗词,一起感受诗人笔下的春意萌动、生机盎然。
惊蛰二月节
唐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 这首词道出了诗人对惊蛰这个节气的喜爱。惊蛰,不但叫醒沉睡的小动物们,也唤醒诗人们的灵感与才情。春花绽放、春鸟鸣叫,大地上萌发的不止是动植物,还有渴望自由的心灵。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 惊蛰一到春耕开始,万木逢春雨,一片欣欣向荣,诗人一片欣喜之情。在此诗中,诗人描述了田家的辛勤忙碌的场景,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对官吏不劳而食表示惭愧。笔调朴实自然,饱含情感。
闻雷
唐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 惊蛰时节来了,雷声时常响起,天气逐渐温暖,草木欣欣向荣。寥寥数语,形象地道出了惊蛰节气的气候特征。
春晴泛舟
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 惊蛰到来,景色焕然一新,诗人在春意萌动的早春泛舟游湖。虽然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依然放弃上岸,继续划起船桨,只为不辜负一片大好春光。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宋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 春回大地,晴空万里,万物复苏,一切充满生机。纵使仕途不顺,但是在这样的春天中诗人的心境也得到了缓解。春雷阵阵,不正是在告诉诗人,去做一个逍遥快乐的隐者么。
趁着美丽的早春,走出家门,拥抱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