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过程,细化动作。
也就是着眼于动作发生的过程,接着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为若干个小动作。
比如:
他发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球。(1个大动作)
他将球高高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在球和球板接触的一瞬间,脚一跺,手一抖,球高速旋转向对方飞去。(分解成4个小动作)
再比如:
奥利奥老师喝茶。(1个大动作)
奥利奥老师停止讲课,走到讲台前,目光一瞟,伸手轻轻地拿起水杯,用力拧开杯盖,把杯子缓缓地送到嘴边,嘬起嘴唇,将杯身轻轻歪斜,让水滋润一下嘴唇,大概是在试探杯子中的水烫不烫吧。一转眼,老师就止不住地大口大口狂喝起来,只听见“咕嘟咕嘟”的声音。一眨眼功夫,一杯水就见底了。她砸吧完嘴唇,满足地说上一句:“来,我来考考大家......”(分解成8个小动作)
除了分解动作,还可以在动词前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会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更细致地表达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活力。也可以载入声音,加入外貌,配入表情,融入心理等等,这些方法都可让你笔下的人物更加活灵活现,也让人物行动更加明晰立体。
用这些小绝招把动作放大后,句子变长了,同时也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这样一学,你还担心你的作文没有内容可写,而只是单纯地想去凑字数吗?
4
动作描写片段(王者段位)
1.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2.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3.奶奶将右脚绷着,向鞋子口里溜进去,筋脉凸兀的手紧紧抓着门框,将左脚轻轻抬起,紧绷着的脚小心向鞋口一插,又往里扎了扎,接着踩了几踩,让自己的脚更舒适些,满意地出门了。
4.近了,更近了,组长终于来到他的身边,像一座泰山定在他面前,嚷道:“快交作业,快交作业!”他“嘿嘿”一笑,表情是那样滑稽,又是那样神秘,猛然,他把头一扎,像一条滑溜溜的泥鳅从组长胳膊旁闪过,脚底像抹了油一样飞奔逃走了。
5.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6.来到爬杆的场地,张小虎一只手摇了摇爬杆,一只手搭在额前,抬头仰望一下杆顶:“就这么一点高度,还难得倒我爬杆王?大家瞧我的!”。说完,张小虎朝手上吐了口口水,搓了搓,两脚微微张开,身体慢慢往下蹲。忽然,他猛地往上一窜,两只手一上一下紧紧地握着爬杆,两腿交叉,用脚背死死地“咬”住爬杆,“嗖”的一声,居然一下子就让我们要抬着头仰望他。紧接着,张小虎轮流交换着双手,每换一次,都靠着手臂的力量把他的身子往上挪动,嘴里还发出“嗨嗨”的声音。他的双腿也不闲着,一松一紧地配合……在我们的欢呼声中,张小虎已经触摸到了杆顶的横梁,朝我们频频挥手:“我上来啦——我赢啦——”
7.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8.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9.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的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滑滑的。
10.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5
动作描写相关的成语
手舞足蹈 奔走相告 眼疾手快 东张西望
抓耳挠腮 上蹿下跳 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
左顾右盼 昂首阔步 摇头晃脑 蹑手蹑脚
拳打脚踢 辗转反侧 拔腿就跑 匍匐前进
6
今日书籍推荐
《 城南旧事 》
作者:林海英
出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适合年龄:11岁+
这本书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它不仅是一个大的故事,而且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这本书可以告诉同学们:也许人生是不如人意的,也许命运是与挫折相随的,也许生活是苦味杂伴的,但,它们都是最真实的,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