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怎么用才能让作文真精彩
许多老师都会说,学生写人不精彩的主要原因是描写简单,不细致不生动,如果懂得运用细节描写了,肯定就精彩了。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是精彩的、给作文加分的,除非细节描写能够突出人物特点。
首先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你在走廊里被一个冒失鬼撞了一下,你的反应是怎样的呢?换成班上的另一个同学被这个冒失鬼撞了一下,同学的反应会和你的一样吗?再换成是老师被撞了一下,又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她的一举一动,一定与一个大户人家的老太太进大观园的表现截然不同。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当门外响起了尖锐的枪声和纷乱的喊叫时,“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去看看。”这两句话充分反映出了“我”的惊愕以及父亲李大钊的坚定、沉着。这是因为“我”是一个孩子,而父亲是一个成年人,而且是一个不怕牺牲的革命者。又如,描写吃西瓜的动作,男生和女生不一样,老师和学生不一样。
语言描写也好,动作描写也好,服饰描写也好,都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言语行动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有不同的长相一样。
第二,有特点的细节,一定是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
相同的场合,做相同的事,说意思相同的话,因为人物的性格特征不一样,表现出来的动作、说话的方式语气也会不一样。你要独自出远门,临走时,爸爸的表现和妈妈不一样,妈妈的表现和奶奶不一样;面对同一道难题,爱动脑子的张三很兴奋,害怕困难的李四愁眉苦脸。所以,无论是哪一种细节描写,一定要考虑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下面的细节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第三,有特点的细节,一定能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有些细节描写就是为了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的,所以,与人物精神品质无关的内容就不用啰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伯父为黄包车夫包扎伤口时的动作,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心同情劳苦大众的鲁迅先生。在看看下面的片段:
教室里鸦雀无声,王老师红着脸说:“噢,对不起同学们,我回去再查一查,明天给大家答案。”小晴也红着脸站起来,尴尬地说:“老师,我是瞎问的,说不准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有毛病。”王老师微微一笑,紧接着严肃地说:“不,你提得很好,这个问题的确是我应该注意而没注意到的。你不要为顾及老师的面子说谎,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们学到准确的知识,所以,作为老师,就必须诚实。下课!”(选自作文《发生在教室里的故事》)
这一段师生间的对话写得较为细致,突出了老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美德,反映出老师诚实的个性,不虚伪、不矫情。
第四,有特点的细节,一定是符合人物当时的情绪状态的。
人物的情绪状态到底是怎么样的,有时候是不需要直接用“高兴”“生气”“忐忑不安”这些词语表明的,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如:
我拿着塑料瓶,带着一份沉重向老奶奶走过去,老人吃力地抬起双手,那是一双怎样的手啊——老人的手在颤抖着,颤抖着,我猛地发现她的眼里闪出一丝亮光,那是残阳下一颗浑浊的老泪——老人家哭了。她颤抖着手接瓶子,放进了麻布袋——我发现,袋子是空的!老奶奶什么也没说,我却能体会到那份发自心底的感激,一份让我变得沉重的感激。
这段文字着力描写人物肖像,通过对老人“手”“眼”的细致刻画,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哀伤。
第五,有特点的细节,一定考虑了事情发生的场合。
你希望能得到一个心爱的宠物玩具,跟妈妈提出来与跟奶奶提出来,一般是不会运用相同的方式的。跟妈妈提出来,你可能会婉转一些,甚至小心翼翼;跟奶奶提出来,你可能很直接,撒个娇就行了。你是一个性格比较文静的女孩,在家里遇上爱吃的菜,和在饭店里且有客人时遇上爱吃的菜,表现可能判若两人。这说明什么呢?对同一个人同一个方面的细节描写,所处的场合环境不同,人物的表现就不同,写出来的细节当然也不一样了。再如《悠长的铃声》中对打铃的老师傅的细节描写:
第一处:
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第二处:
……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显然,三个不同的场合,老师傅的表现是不同的。
总之,以为把语言、动作、神态等等都写细致了,将一句话变成了两句三句甚至十句,或者死记硬背别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然后随意拿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是熟练掌握了细节描写,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细节描写不仅要用在当用处,还要有鲜明的特点,它只能用在这里这个人身上,用在别处别人身上,就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的文章“四不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