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自然环境内容页

环境描写之作用

2022-04-05 09:44:40 环境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环境描写之作用

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一聊环境描写对于文章情节作用。
每次讲到情节,我们都会再跟大家强调一遍,情节包括小情节和大情节——小情节就是文章的内容,简称事儿——当然它又不只是“事儿”,文体被打通之后,情节用以代称以前大家通常讲的文章的“内容”;大情节呢,就是包括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在内的整个的文章的结构。
今天我们来讲的呢,是环境描写对于文章小情节的作用。
一般来讲,环境描写对于文章的小情节主要起到的是“暗示/引出下文”,“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首先,环境描写可以“暗示/引出下文”。
比如,我们都学过的《卫风·氓》。
其中写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讲的是桑叶落下来的时候,是枯黄而陨落的。虽然后边讲的是“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并没有讲在这种情况下男子对女子是感激还是背叛,但因为“桑叶枯黄落下”的环境的描写,我们就隐隐能够感觉到“女子一定没有好结果”的情节。这个让我们“隐隐能够感觉到”的功能就是“暗示下文”。

其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淇河水浩浩荡荡,打湿了马车的帷布”的环境描写,它自然而然引出了下文“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女子没有过错,可是男人却品行不专”的情节。

当然这种的“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情况,我们也把它作为一种手法固定下来,并称之为比兴。所以当考试考到“比兴句”的作用的时候,一定有一点就是:暗示/引起下文。
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惑说:同样都是“环境描写+情节”,为什么前者是“暗示”,后者是“引出下文”呢?
这是因为前者“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和后文的关系并不明显,但是“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之后,接着便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它们之间的关系更直接更明显一些。
其次便是“为下文埋伏笔/做铺垫”。

A之于B,到底是埋伏笔还是做铺垫,我们在201.6。3的文章中也有讲过,有的时候这的确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时候,出题人觉得AB关系相对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认为是“做铺垫”,而如果他觉得AB关系算不得明显,就只能是“埋伏笔”了。
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汪曾祺先生的《陈小手》。
开头第一段就写道:  
我们那地方,过去极少有产科医生。一般人家生孩子,都是请老娘。什么人家请哪位老娘,差不多都是固定的。一家宅门的大少奶奶、二少奶奶、三少奶奶,生的少爷、小姐,差不多都是一个老娘接生的。老娘要穿房入户,生人怎么行?老娘也熟知各家的情况,哪个年长的女佣人可以当她的助手,当“抱腰的”,不须临时现找。而且,一般人家都迷信哪个老娘“吉祥”,接生顺当。——老娘家供着送子娘娘,天天烧香。谁家会请一个男性的医生来接生呢?——我们那里学医的都是男人,只有李花脸的女儿传其父业,成了全城仅有的一位女医人。她也不会接生,只会看内科,是个老姑娘。男人学医,谁会去学产科呢?都觉得这是一桩丢人没出息的事,不屑为之。但也不是绝对没有。陈小手就是一位出名的男性的妇科医生。
这是在讲当时的风俗人情,也就是我们讲的“社会环境”。
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生逢这样的社会环境,所以最后陈小手虽然帮助难产的团长太太闯过了鬼门关,保住了大小两条命,但仍然避免不了被团长从背后打黑枪而亡的下场。
那你说这里的“社会环境”的描写和陈小手最终被杀的情节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埋伏笔,讲得通;做铺垫,似乎也讲得通。
所以呢,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严格区分埋伏笔和做铺垫——大家也不必太纠结,凭直觉就好。
再一个就是“推动情节发展”。
 

这个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这次我们不讲女主人公买面的时候赶上下雨,因此去庙里躲雨,从而有了她和寺庙师父关于人生的对话,我们来讲一讲我们都学过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的作用。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想喝酒驱寒,才会在买酒的路上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风雪,一直在推动情节发展。
另外,之前的时候,我们也有讲过,“做铺垫”和“推动发展”之间的区别,主要是“推动发展”中的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更直接,比如,A导致B,这就是推动情节发展。“做铺垫”中的前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往往是间接的,因为铺垫往往是要好几层的,是要好几阶的,如果只铺垫一层,只修一个台阶,马上就达到了它的结果,那就是“推动发展”了。
比如我们刚才讲到的《陈小手》,封建的“社会环境”和“陈小手”被杀之间的,并非是直接的关系。而是封建的社会环境,首先影响了团长的观念,然后因为陈小手为团长太太接生了,团长才最终决定杀死陈小手——它们之间是需要上几个台阶,才最终产生关系的。
而《林教头》中的“风雪”和它后面的每个情节关系都是非常直接的,风大雪紧,自然冷的厉害嘛,林冲就要喝酒驱寒啊。
从大情节也就是文章结构方面讲,环境描写还可以起到总领/统摄全文的作用。

比如,我们都学过的《孔雀东南飞》。
它的第一句就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又是一个环境描写的比兴。
“孔雀东南飞”的典故,在此之前,早已有之。它讲的是,两只孔雀,其中一只生病不能再飞了,而另一只呢,边飞边徘徊不肯前进。所以,这个典故本来讲的就是夫妻离散流连。
所以呢,它自然可以起到暗示故事悲剧性的作用,而且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
除此之外呢,因为它把故事和故事的结局都照应到了,所以,我们还可以说它有“总领/统摄全文”的作用——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能够“总领/统摄全文”的不管是环境描写还是其他的什么,一般来讲,都必须出现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这和我们之前讲过的能够奠定文章基调的环境描写也必须出现在文章开头是一个道理。
好啦,关于环境描写对文章情节的作用,我们就讲到这里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