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说,最好吃的红菜薹在湖北,应该不会有争议吧。
红菜薹的原产地就在湖北,准确说,就在武汉宝通禅寺下面那一块。
每年冬天,武汉人的餐桌必不可少一盘红菜薹。红菜薹是冬天里湖北餐桌上最牛的蔬菜。
现在正是一年中吃菜薹的黄金季节。
湖北菜薹中,洪山菜薹最有名, 但正宗洪山菜薹一菜难求,哪怕一斤200元也供不应求。
这是因为洪山宝通禅寺下的正宗洪山菜薹仅有80.13亩,被武汉市像国宝一样被保护起来。
这里产量每天也就四五百斤。武汉是一个千万人大城市,有钱人也多。正宗洪山菜薹没出菜园,就被人订购一空。
超市里卖的洪山菜薹,基本上是移植到江夏地盘上种植的。
今天我在市场上买了一把普通红菜薹,5块钱一斤,价格还比较亲民。寒冷的冬天,吃上红菜薹,心里头格外暖和了。
菜薹和薹菜均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起源于中国,由白菜易抽薹材料经长期选择和栽培驯化而来。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培育出很多白菜的类型与品种,白菜在全国各地传播以后,通过自然杂交、人工选择,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栽培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频繁的变异,形成了菜薹变种和薹菜变种。菜薹又称“薹用白菜”,因以抽薹的嫩花茎和“花器”供食,故名“薹菜”。依据其产品的形态特征分别称为青菜薹和紫菜薹。
南宋时培育成功的菜薹,主要以花茎入蔬的薹心。至明代发展成蔬油兼用作物,春初取花茎入蔬,称为“薹心菜”、薹菜”或”菜薹”;夏初收籽榨油,名“油菜”。并逐渐向长江沿岸及其以南各省区发展。薹心菜发展到其他地区后,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们习尚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有的地方以油用为主,较少采食花茎。而两广地区则不采籽榨油,专以花茎入蔬,经过定向培育成为中国的特产蔬菜“菜心”。两广在开始时,仍延用薹心菜这个名称,后来才产生当地的地方名称“菜心”。“菜心”一名首次见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广东《新会县志》。现在“菜心”是华南的主要栽培蔬菜之一,可以周年栽培。
紫菜薹又名“红菜薹”,因其花薹成紫红色而得名,由芸薹演化而来。《本草纲目》(1578)有记载。紫菜薹主产地在湖北武汉和四川成都等地,尤以“洪山紫菜薹”最为有名。
薹菜英名采用中文音译为tai-tsai,最早形成时间约在清代。山东地区培育出了根、叶皆可食,而以根尤佳的薹菜。栽培区域主要在山东和江苏。
红菜薹是属于我国的特产蔬菜,在长江流域一带较为常见,营养价值很高,有“金殿玉菜”之称,在唐代是著名的蔬菜,是湖北地方向皇帝进贡的土特产。
推荐品种——小叶靓红
品种优势:薹叶小而少、薹杆油亮、味甜、无苦味、口感好、抗寒、产量高!
栽培:属于早中熟品种,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播种,播种后65天左右,开始抽苔,植株生长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