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有技巧
一、什么是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老舍说过:“行动描写可以使人物站起来”。
二、如何写好动作呢?老师教给你几个小技巧。
动作描写技巧一 放慢镜头,分解动作
同学们写动作往往很笼统,如果把一个很笼统的大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连贯的小动作,给大动作一个“过程”,动作描写就会生动具体。
动作分解法就是把一个完整的连贯的动作,分解成很多小的步骤。
比如,很多人写投篮的时候,往往一句话搞定。
“他纵身一跳,把球投进了篮筐。”
这种描写没有画面感,没有感染力,没有立体感。
如果把投篮的动作进行分解,这样写: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目光灵活地四处搜寻,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投篮的画面就出来了,细节真实生动,感染力自然更强。
动作描写技巧二 选准动词,准确描写
动词和动作描写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概念,但动作描写中缺少不了动词的出现。
动词就是表示动作或者所处状态的词语。比如:走,跑,跳,蹲,说,看,听,笑,飞,唱,喝,敲,坐,踢,起身,躺下等。
我们往往要用一系列的动词才把文字写“活”,让人物有立体感,这样文字才有了生命。
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他不慌不忙地走过来,踢踢腿、甩甩臂、弯弯腰,只见他眼睛注视着沙坑的位置,片刻然后摆起两臂大踏步助跑,越跑越快,当他跑到踏跳线上的时候,左脚猛的用力一蹬,身子像飞燕一样腾空而起,向前跃去。
这段文字运用了一系列动词,用词精准,描写详细,细节完整,因此我们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仿佛能清楚地看到主人公跳远的画面,就像是在看电影。
动作描写技巧三 心灵手巧 给动作“化妆”
所谓给动作“化妆”,就是给动作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再配上声音,加上表情,融入心理。
经过一系列的化妆,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比较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具活力,就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思想。
比如:
课文《全神贯注》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一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起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全神贯注的艺术家形象。
三、小试牛刀
原文:
周末了,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我来到桌前,夹起一块红烧肉,大嚼起来。
修改稿:
1.
周末了,妈妈要奖励我,做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心不在焉地读着课外书,没过多久,一股香气窜入我的鼻孔,哦,妈妈端来了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我立刻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红烧肉就往嘴里送,嗯!软乎乎的肉在嘴里一下就化开了,别提多好吃了,我风卷残云般地吃了起来。吃后完,我咂咂嘴,感觉好像没吃够。
2.
周末到了,妈妈做了我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快速来到桌前,使劲地嗅了嗅,好香啊!我拿起筷子,沾了沾盘中的汤计,放在嘴边抿了抿,—哇,连汤计都这么好听懂,我想也不想,夹起一块红烧肉,立刻放入嘴中,津津有味地嚼起来。啊!好好吃啊,多来几块!
3.
周未了,妈妈做了我最喜欢的红烧肉,我关掉电视,跑到餐桌旁坐下。妈妈拿来了筷子,我迫不急待地挑了一块又红又大的放进嘴里大嚼起来,味道好极了,可是有点热,我用手在嘴边不停地扇风,细细地嚼,慢慢地咽,我伸出手给妈妈比了个大拇指。说道:“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