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用呢?
先看看课本上《昆虫备忘录》描写蜻蜓的一段话:
【课文原文】
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
是每个小眼睛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方法讲解】
你看,这段话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蜻蜓复眼的浓厚兴趣,也让我们感受到蜻蜓在作者眼里是多么神奇、多么有意思呀。
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用了连续问句的方法。
因为不了解复眼,所以作者产生疑问“蜻蜓是怎么看东西的?”
接着这一问题,作者根据自己的猜测,问出第二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小眼睛分别看到一个形象,再合成完整形象?”
还有第二种可能,于是又问出第三个问题“是不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然后合成完整的形象?”
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总的疑问,后面两个是猜测两种并列的情况。
这样一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写出了作者对蜻蜓复眼的极大兴趣和推测性思考。
【仿写举例】
仿照这样的连续问句,该如何描写风筝呢?
请看:
那些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飞呀飞。
你瞧,那只蜈蚣风筝是不是想要和其他风筝一比高低呢?
它摇头晃脑的燕子,是想告诉金鱼风筝“你别过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还是想对老鹰风筝发出挑战“来,咱俩比试比试,看看谁飞得更高!”
望着各式各样、自由自在飞翔的风筝,我不禁产生了疑问,是风儿托起了风筝吗?
风筝的上面就没有风吗?
如果风筝上面也有风,那为什么风筝还是能升上天去呀?
风筝呀,风筝,你能告诉我答案吗?
这样写,是不是能写出你对风筝的好奇心,文章也特别有意思呢?
你学会了吗?
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关注余老诗写作课,学习写作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