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用准确,巧用拟声词”
先来看两个小片段:
片段一:
“嘎吱”一声,刚满六周岁的小玉拉开了抽屉,“哗啦、哗啦”地翻找。不一会儿,他捏着一根针,举在胸前,一蹦一跳地来到奶奶面前,开心地把这根针递给了奶奶。
片段二:
刚满六周岁的小玉拉开抽屉,不停地翻找。不一会儿,他拿着一根针,举在胸前,走到奶奶面前,开心地把这根针塞给了奶奶。
这两个片段,你觉得哪一个好呢?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技法“动词用准确,巧用拟声词”
一、动词用准确
1、动词用准确的好处:
准确使用动词,可以使动作描写更加生动准确,也更利于表现人形象。
2、动作的描述:
一个看似差不多的动作,可用不同的动词去描述。
例如:“走”这个动作,根据这个动作的轻重缓急、幅度大小、方位不同等,就可怜找出许多表示“走”的词语。
学生们用得最多的就是“走、快步走、慢慢走、向前走”。
其实,还有很多——蹑手蹑脚、一蹦一跳、一步三晃、亦步亦趋、大步流星、疾步、迈着方步、踱步、跨步、三步并作两步、碎步、踏步、徐步、侧步、后退……
再如:表示“说”这个动作的词语:喊、道、叫、问、吼、呼唤、辩解、命令、怒喝、斥责、哭诉、诉说、告诉、打听、回答、骂、催促、叮嘱、自言自语、朱唇微启、发誓……
3、如何准确运用动词:
首先要体悟、揣摩或认真观察人物的动作,根据具体的情景和人物特点去选择最贴切的或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动词。其次,要积累相关词汇。
4、如何积累动词词汇:
我们作文中常写到的动作,多是关于“走、跑、坐、拿、看、说、睡 /臂、腰、头”的。除了生活中多看、多听、多记外,还要从书中积累。
当然,我也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以私信我,打印稿会及时发给你。孩子们写动作时,可以当成“字典”,寻找最合适的动词。
二、巧用拟声词
好处:
拟声词的使用,可以使某些动作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吸引人。
运用:
什么时候用拟声词呢?
在安静的情景中用,在紧张的气氛中用,在要引起人注意的时候用。当然,也要根据行文需要去使用。在使用的时候,要准确、贴切,还要以让动作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吸引读者为标准,切不可滥用。一篇文章中,一般用个一两处就可以了。多了反而起不到吸引人的效果了。
咱们再举个例子来体会一下“拟声词”的好处和用法吧。
1、门开了,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老师拿着批改完的试卷走上了讲台。
2、“吱扭”门开了,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老师拿着批改完的试卷走上了讲台。(“吱扭”一声,门开了)
3、“嘭!”门开了,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老师拿着批改完的试卷走上了讲台。(“嘭”地一声,门开了)
积累:
拟声词的积累相对简单的多。生活中经常听到各种声音,并经常模仿各种声音。在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开门声——吱扭; 跑步声——咚咚;窗户震动声——哗啦哗啦; 翻书声——哗啦哗啦;机动抢栓声——咯啦;说话声——唧唧咕咕
平时作文中使用拟声词时,尽量准确、贴切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