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从《诗经》开始谈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此时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其中,桃花的鲜艳,衬托出姑娘的美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衬托出婚嫁的热烈情景。
还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犹如一幅水墨画,一个身心疲惫的退役戌边士卒,在大雪霏霏的回乡路上,又饥又渴, 他在申诉着:我心伤悲,有谁知道我的伤悲 。
这些比兴的手法在《诗经》中很常见,只让学生感受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就可以了。
古诗词中的环境描写:
在古诗词中,环境描写更是比比皆是,我先从耳熟能详的《咏柳》开启: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描绘出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进而联想到二月的春风,新颖别致,巧夺天工,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再如: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先描绘了边塞地区悲壮苍凉的景色,在转笔抒情,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又如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的前两句描绘深宫秋夜的景物。烛光映照画屏,执扇扑打流萤,宫女的孤独与无聊可见一斑。后两句写夜阑人静,宫女依然不想入睡,一个人静静地遥望天河,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感慨伤怀。环境的描写衬托出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与凄凉心境,用词巧妙,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古典名著中的环境描写:
《西游记》开篇:“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到有芝兰相衬。”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的 拽开步,直至那庄前观看,却也好座住场,但见——石桥高耸,古树森齐。石桥高耸,潺潺流水接长溪;古树森齐,聒聒幽禽鸣远岱。桥那边有数椽茅屋,清清雅雅若仙庵;又有那一座蓬窗,白白明明欺道院。
《水浒传》第十回中写道: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上了梁山。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阴云密布,凛冽的北风渐渐刮起,大雪纷纷扬扬地开始飘了起来。
《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更是随处可见:黄花满地,白柳横波。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
四十五回潇湘夜雨: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霢霢,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语文教材中环境的描写:
《妈妈睡了》:“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小英雄雨来》中有三处环境描写: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一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
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小学生,写得最多的就是记叙文,在记叙文中,人和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展开。
要让学生会使用环境描写,不用繁琐的讲解,不用往深度挖掘,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只让学生慢慢去读、细细去品、静静去赏。
让这些经典名句慢慢地渗入他们的内心,流入他们的血液,刻入他们的灵魂,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他们慢慢消化,不断反刍,经过岁月地沉淀,经过时光地磨练,经过不断地历练,一定会历久弥新,绽放精彩。
看,这次习作中有学生这样描写环境:
那天,正是烟花三月,桃花绝舞,梨花徜徉,树叶滴翠,烟霞渺渺,绿草摇曳。
这一刻,白云温柔如絮,悠悠飘远,飞扬的柳絮,无声飘落,刚吐出嫩芽的树木,静静矗立,万籁俱寂。(写老师落泪前的情景。)
有诗意,有画面,有节奏,有韵律。现在,每一次读着学生习作中的环境描写,都能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也使他们的文章熠熠生辉。
好的景物描写可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出丰富的生活画面,创造出一个幽雅、浓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