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季节九月内容页

有一种描写叫感受式描写

有一种描写叫感受式描写

 李亚平

感受式描写,是相对于客观描写而言的。即在描写中包含对事物的主观感受、对事物特点的主观评价、对事物的想象式描绘、对事物的联想和改造等。

记叙文中的感受式描写

例如《植树的牧羊人》中——

A、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B、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接的野兽发出吼叫。

A属于客观描写景物特点。B三处红色的句子都属于感受式描写,分别写出了太阳光的热度、风力的巨大、风声的可怕。其中,前两处直接表达触感,第三处则运用了比喻来表达听觉感受,生动具体地描绘出狂风带给人的恐怖感。

再如——

A、他从一口深井里打了一些水。

B、他显得自信、平和。

它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A是客观描写牧羊人的动作行为。B标红的词语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是对植树的牧羊人及其所豢养的狗的外表气质的评价。换个人来观察,可能就不是这样的感受。

再如——

A、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B、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A  属于客观描写人物动作。B“一心一意”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再如——

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干净的农舍”是客观描写,“幸福、舒适”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写景散文中的感受式描写

例如朱自清的《春》——

A、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属于客观描写,突出春雨带来的朦胧美。B“安静而和平”则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同样是雨夜,人们会因为自身的经历不同而对雨有着不同的感受。例如“绝国春风少,荒村夜雨多”则表达了孤独凄凉之情。而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却表达了欣喜和赞美。

再如——

A、花里带着甜味儿

B、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A属于客观描写嗅觉。B则描绘了嗅觉带给自己的想象,突出了花的芬芳香甜,开得繁茂,属于感受式描写。

像这种运用想象来进行感受式描写的在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里也有典型的例子——

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这里,作者利用想象造境,赋予冬天的济南以人的行为情态,表达对济南冬天的热爱,这种通过想象进行的感受式描写,因为能够引人遐想,故特别吸引阅读兴趣。

不过,在写景抒情散文里,感受式描写多体现在拟人和比喻手法的运用上——

如拟人——

拟动作行为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拟语言——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拟神态——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拟心理——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拟人手法的运用,正是因为作者感觉事物都像人一样具有生命、具有能动性、具有表情神态、具有细腻心理。

如比喻——

喻色彩——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喻形状——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喻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喻视觉——像眼睛,像星星

喻听觉——唱出宛转的曲子

喻精神气质——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些比喻句,都是作者由眼前的事物联想到其他类似的事物,用以具体、准确、生动地表现事物特点。

 

诗歌中的感受式描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迷”即为作者的主观感受。

夜雨凄凉客思迷,闻砧却是梦回时。

“凄凉”即是作者主观感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若”,好像,表明是主观感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

“故园无此声”即是作者主观感受,联想到了家乡的风和日暖,表达对旅途凄苦的无奈和悲伤。

总结

感受式描写的作用有深化事物内涵、增强感染力、丰富文章内容、使语言生动有趣等。写作中,如果学会在客观描写事物的基础上,巧妙地补充加入感受式描写,就会使文章血肉丰满,充满趣味,充满哲思,增强可读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