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段话,你会如何描绘家?
对你来说,家是怎样的存在?
是龙应台的《目送》中,父母不断地目送子女的背影越走越远的怅然若失;是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里,父亲头一次听到孩子清清楚楚地喊一声“爸爸”时的不敢置信;是倪萍的《姥姥语录》中,祖孙两代没有隔阂的信任和依赖;是《傅雷家书》中,父亲见字如面的谆谆教导;是杨绛的《我们仨》中,“从今往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朴素而掷地有声的祈愿;是王朔的《致女儿书》里,“我不知道自己一生的意义何在,希望至少有一点,为你的一生打个前站”的真挚告白;还是《小艾,爸爸特别特别想你》中特殊年代里,父亲对女儿绵延的想念……
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身处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对家便有着不同的情感和理解,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襁褓牙牙学语之时,家便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年时离家远行,成为异乡人才深刻感受到家的意义和厚重,人到中年开始为人父母时,组建的家便成了一种传承和继续。
CCTV《朗读者》第二季指定家具合作品牌美克美家,不忘初心,继续出发,于6月29日在松美术馆构建了一个适合朗读与聆听的舞台,于虬臂当舞的松林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家”的悦读会——赴一场松间的悦读。
时值雨后初霁,我们在松林晚风中听作家梁鸿讲述记忆里父亲的故事,那个曾在麦田大声呐喊的野性少年,后来成长为肩负家庭责任而隐忍地走在陌生而荒凉的土地上的汉子;建筑师穆威分享了一家四口在海岛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一个年轻的父亲为孩子建造自然生长的家,鸟鸣蛙叫,是他写给孩子的情书;而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回忆起年少时的匆匆时光,是奶妈吟唱的歌谣,是孩童时走家串户的随意,是背井离乡时的孤单,也是太平洋湿咸的海风……
在美克美家构建的一个个兼具艺术与温情的场景里,我们既体验了空间的美好,也感受到了家的意义——越读你,悦懂家。美克集团董事长冯东明先生说,“如果你是去买家具,就去家具城;但如果你是想购买生活方式,就到美克美家”。诚然,美克美家一直致力于为人们提供“生活的艺术”,为千千万万消费者营造“艺术的生活“。而阅读,作为最有生命力与想象力的文字艺术,它之诞生即为革命,引领着属于时代或是个人的风潮。用艺术创造美好,既是美克美家的初心,也是举办这场松间悦读的目的。
在松林间,我们聆听到……
家,是远行时的念想
梁鸿
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代表作:《历史与我的瞬间》、《巫婆的红筷子:作家、文学博士对话录》、《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以来的社会与生活》、《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史》、《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
对于梁鸿来说,家的代名词是父亲。所以,她在现场朗读了自己的文学作品《梁光正的光》。小说讲述了一个带领着家庭往前走的父亲的故事,里面包含很多情感冲突,个人与时代、与自我的冲突,虽然生活中,这位父亲被亲人误解,被时代误解,可是他心里始终有自己的道理,他的内在与自我的光芒,是梁鸿一直想要探索的人的角色。
梁鸿说,每个人对家的感觉都不一样,你的童年、你的少年、每一顿饭……出差回来最想看到家,不管你的家多么的简陋,总是你最向往的地方……对于你来说,可能只有你离开家再重新回来,才知道这个家对你而言,突然间有了秩序,有了安顿,这是非常重要的感觉。
对于长居外地却寄情于故土的梁鸿来说,家和故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她说,小的时候没有故乡这个词,因为我们天然的在家里生活,你求学或者出去打工或者因为某种原因离开家,在某一个地方生活了很长时间,你会想起了故乡。说故乡的时候是确立了离开的概念,你的身份已经不再是那个家,我之前写梁庄的农民工,他们不会说是故乡,因为那个家还是他们具体生活的家,家和故乡是两个概念。对于我而言,因为我在北京生活,有了同事和工作的单位,但是对于很多漂泊的人来说,你原来生活的地方还是家,而不能称之为故乡。
家,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
胡德夫
歌手、台湾民谣之父,原住民运动先驱
代表作:《美丽岛》、《最遥远的路》、《少年中国》
《朗读者》两度受邀嘉宾胡德夫先生出席了本次活动并作钢琴弹唱表演与朗读。作为台湾的民谣歌手,原住民运动的创始人,胡德夫对于家的理解或许更为深刻。
于台东东北部的小港口出生的胡德夫,是家中的第五个孩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他便被奶妈带走抚养,这段时期的胡德夫是在奶妈的歌谣声中长大的,虽然没有多少记忆,但是这段经历却被母亲常常提起。后来长大外出求学的胡德夫总是想起曾经的部落生活,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大家不分彼此地交往,这个家让胡德夫觉得很大,像是树根一般根植在自己的心中,一个人在外的时候,总会想起。
在参加悦读会之前,胡德夫还专门写了一段关于家的文字:“这些人在我来到世界上就已经存在了,你唯一不能选择去跟谁相处的就是这些人,家是人在世界上最初学习互动、互助、互相安慰的所在,从孩子开口说话到陪伴,家人、家训、家规、家务这些东西才有了意义,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家一样……”
末了,胡德夫在现场朗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中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对家的感念。
家,是孩子自由生长的沃土
穆威
建筑师
挪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员 / Ark. MNAL、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建筑实验室(AaL)主持人、中国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DADA)委员、联合发起人
作为一名曾经旅居西班牙和挪威的建筑师,穆威深深感受到了当地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美好和惬意,于是归国后,他便在武汉郊区租了一个300亩的小岛,按照规划实现了曾经的想法,一家四口在周末的时候会住进了这个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享受着远离都市,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穆威的这个举动也影响了很多拥有孩子的家庭,这位年轻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父爱的伟大。
在悦读会现场,穆威朗读了自己的新书《带孩子,造房子》中的一个童话故事,天马行空的童话世界里,处处暗藏着一个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意。穆威说,曾有一个记者问我什么是成长,我说家一定是基于孩子,孩子成长,好的成长并不是花太多钱给他留学或者读最好的学校,好的成长是你要为他打开更多的天窗,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头顶洒进来,当孩子看到很多的事物不再是紧张,不再是觉得陌生。
家,是一本厚厚的书籍
牟莉
在美克工作了20多年的牟莉,深受美克美家文化的影响,她说,我在公司前半段的生涯是跟数据打交道的,那时候我认为我和家的关系是规矩的,理性的,各种条条框框的。我真的很感谢公司让我在每个环境里面接触到高品位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我会发现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觉得我的家变得柔软,变得有温度,真的不一样了,我突然发现原来家和生活会让我更勇敢地尝试。
牟莉在现场朗读了蒋勋的《品味四讲》,在这本书里,蒋勋先生用简单的语言,从点滴的生活细节出发,倡导的美是市井的,也是最接地气的,如同美克美家所要带给大家的感觉。“美克美家是做生活方式的,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也是文化的,需要体验,我们希望美克美家倡导的美,不是用来让人仰望。所有的美的要义应该在生活的衣食住行当中践行它,感受它,看见它。”牟莉感慨道。
其他活动花絮
来美术馆,一定要看展,所以悦读会开始前,美克美家邀请了专业的导展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专场观展,此时正在松美术馆展出的是与之名字相照应的“明月松间照”大展,大家在观看完画中松后,走出美术馆还可以直接感受到现实中的松林。
在活动现场的美克美家展区,还特设了一个图书摆放架,每一个来参加活动的嘉宾都携带了一两本自己推荐的与家和生活美学相关的书,写下寄语,现场交换。以书会友、书香品茗。留书人有情,读书人也有情。阅读成为一种特有的交流方式,将一本本书如同心一样摊开,所有的秘密、心事、成熟与不成熟的思考、质问、苦闷、沉积、追寻,全都晾晒在读者的眼前。
参与此次悦读会的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中的一些有从事艺术类的工作,有以母女身份一同前来……天南海北汇聚于此,皆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目的——对极致生活的追求,这也是倡导用艺术创造美好的生活方式品牌美克美家的初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