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自然河流内容页

三个适合描写河流的词牌(珍藏版)

2025-04-24 11:16:57 河流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三个适合描写河流的词牌(珍藏版)

在数百个词牌中,与水相关的较多。在比较常见的五十多个词牌中,适合描写河流的词牌至少有六七个。词中平平仄仄的韵律,仿若叮叮咚咚的水流,荡漾着江河湖泊蕴含的脉脉深情。有不少文人喜欢在如水的长短句中,感受河流的的平静或奔腾、欢乐或忧伤、冰冷或温暖……

本文介绍三个适合描写河流的词牌,与文友一起交流学习。

《望海潮》:始见于柳永《乐章集》,创制时以描绘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象为背景。正体格律特点为双调107字,前片11句5平韵,后片11句6平韵,前后片四、五句多对仗,后片第二句首字为领格字。因句式开阔、对仗工整,适合描绘江河奔涌、城市繁华的宏大场景。

正体平仄格律(以柳永词为例)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经典词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此词以钱塘江潮为背景,铺陈杭州的山水与市井繁华,展现了河流与城市共生的壮丽图景。


《浪淘沙》:起源于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以七绝体首创,平仄格律(其一)为“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韵)。”后来演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54字,前后片各4平韵。因短促明快的节奏与叠韵设计,适合表现河流的奔涌气势或历史沧桑感。

平仄格律(双调小令正体)(其二)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经典词例: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此词以黄河的壮阔为意象,寄托豪迈情怀。

《浪淘沙·北戴河》(其二)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此词借海浪抒发历史变迁的哲思。


《念奴娇》:得名于唐代歌伎念奴,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典范,别名“大江东去”“酹江月”。正体为双调100字,前后段各10句4仄韵,多用入声韵,句式参差跌宕,宜抒豪情。因气势雄浑,常被用于咏史怀古,尤擅表现大江大河的苍茫意境。

正体平仄格律(苏轼体):

中平中仄,仄平中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

中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平仄。

经典词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此词以长江为时空背景,融合自然景观与历史兴亡,成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以上三个词牌中,《望海潮》长于铺陈江河与城市的交融;《浪淘沙》以短调浓缩河流的动感;《念奴娇》则以跌宕句式承载历史厚重感。三者均能通过平仄韵律与意象组合,将河流的物理形态与人文意蕴融为一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