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这是今年夏天的第几场大雨了,因为今年的雨来得实在是太勤快了,从七月中旬到现在几乎没有几天是晴朗的天气的。连几十岁的长辈们都说,活这么大岁数没经历过这样雨水多又闷热的夏天,不停的瞒怨这潮湿、闷热,蒸煮般的天气使得该干的不干,不该长毛的全长毛了。
从没想过江南的“回南天”也来到了东北,展开了漫长的“梅雨”季。早上睁开眼不是在下雨,就是漫天乌云,可能一场未知的无名之雨又在涌来的路上。看着天气预报又是潮湿的南风,百分之90多甚至到100%的湿度,30几度的高温,瞬间就有种让人不想起床,快速进入“休眠”状态,直到秋高气爽时醒来的“梦想”来。想见到蓝天白云,阳光灿烂几乎变成了奢望。
前一天的下午天空少有的变晴朗了,而且刮起了凉爽一些的丝丝北风,使得整个人变得清爽了。晚饭后出去走了走,从没想过看见落日晚霞会变成这个夏天里最大的惊喜。
路上行人很少,自己肆意欣赏着落日余晖带给人的美好。淡蓝的天空,橘色的晚霞互相辉映,尤如一幅巨制油画在你的面前铺展开来。不浮夸,不艳丽,可一切却是渲染的刚刚好,那样宁静、闲雅。她掩去了一天的喧嚣,使整个城市慢慢变得安静下来。
走在被晚霞映衬的路上,整个人是舒适又惬意的。落日黄昏,满天霞光,曾经习以为常的存在,现在却变成一种期盼。
迎着这样美的晚霞,在这样的夏日的傍晚,多年后的某个黄昏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看到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造成水漫古城潮州的视频,忙给潮州的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电话那头的马哥称,这场下了24小时的暴雨洪灾堪称百年不遇。
潮州西湖里边的“湖心亭”,已经淹到了半柱子高;城市主干道的潮州大道已是汪洋一片,开车如行船;不仅湘桥区地势较低的开元寺、中心医院一带被暴雨洪水所淹,就连市中心的不少高楼大厦的一楼都已经进水。
当地已动员公安、交警、武警、消防以及公职人员,全部投入了抗洪抢险救灾之中。市区城中村以及牌坊街附近老城区的百年老屋,因年久失修加上暴雨洪水浸泡,存在倒塌危险隐患,里面的居住人员已被疏散到安全地带。
或许只有几天后韩江的洪水退去,水位降低,潮州城区的内涝雨水才有可能排出去。期待潮州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早日战胜这场百年不遇的暴雨洪灾,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天灾无情人有情,暴雨来袭众志成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句古语在当下的曹妃甸区显得格外应景。2024年8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这个滨海小城往日的宁静。天空仿佛被泼墨染黑,厚重的乌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远处,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紧随其后的是震耳欲聋的雷声,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狂风骤雨。
"老王,你听说了吗?气象台发布橙色预警了!"刚从菜市场回来的李大妈气喘吁吁地对邻居喊道。"这雨说来就来,我这菜都还没收呢!"老王一边应着,一边快步走向自家的小菜园。街坊邻里们纷纷行动起来,为即将到来的暴雨做着准备。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场暴雨的威力竟如此惊人。滨海镇率先遭遇强降水的侵袭,雨点如同珍珠般砸向大地,转眼间就在地面汇聚成了小溪。气象台的预报像是一记警钟,敲醒了所有人:未来24小时内,全区累计雨量可达20-60毫米,部分地区甚至将超过150毫米!这是怎样的概念?能让一向淡定的气象专家都忍不住用"Ⅱ级严重"来形容的暴雨,究竟会给这座城市带来怎样的考验?
暴雨无情,却激发了人间大爱。曹妃甸区各级政府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组织防汛抢险队伍,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汛情。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通知居民做好防范,志愿者们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加固门窗、搬运贵重物品。
"大家注意安全!"曹妃甸区应急管理局的李局长在临时指挥部大声喊道,"根据最新气象数据,滨海镇、八农场和十一农场的情况最为严峻,我们必须优先保障这些地区的安全!"话音刚落,一队队身着荧光马甲的抢险人员就冒着大雨奔赴各个重点区域。
暴雨如注,街道上已是一片汪洋。然而,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曹妃甸人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农场的工人们顶着狂风暴雨,加固大棚、疏通排水沟,力保多年心血不被毁于一旦。沿海渔民们纷纷回港避风,互帮互助将渔船牢牢系好。even海面上,巡逻船只冒着风浪来回巡视,确保无人滞留危险地带。
"吴大爷,您就安心待在社区临时安置点吧,我们会照顾好您的。"社区工作人员小李搀扶着一位老人,轻声安慰道。安置点里,已经有不少居民暂时入住,大家相互照应,共度难关。志愿者们忙前忙后,为避难群众送上热粥和毛毯,温暖着每一个被暴雨惊扰的心灵。
暴雨来势汹汹,但曹妃甸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更加可贵。从政府部门到普通市民,从城市到乡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这场暴雨,不仅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更考验着每个人的应急能力和社会的凝聚力。
在这场与自然的博弈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面对灾难,没有人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暴雨终将过去,但这份同舟共济的精神将永远留存,成为曹妃甸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当暴雨退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是否给大自然留下了足够的喘息空间?如何在发展与环保之间寻找平衡,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在面对极端天气时更具韧性?这场暴雨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一次深刻的警示和学习的机会。
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防灾意识,学习必要的应急技能。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需要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提升城市的综合防灾能力。只有未雨绸缪,我们才能在下一次大自然的考验中,从容应对。
这场暴雨,是一次挑战,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也映射出了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宜居的家园。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