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首,《淮上渔者》: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郑谷,虽然也是写渔翁,但是并不是像上面两首诗词一样通过渔翁来突出自己的情怀。
郑谷笔下的渔翁是一个为生活奔波劳碌的勤劳渔翁形象,他为了生计不得不在风波里面钓鱼。
“白头翁”三个字突出了渔翁生活的辛苦,白发老人本该是休息的年纪,却不得不饱受江风吹袭而钓鱼。
这都是因为生活所迫,同时也是为了照顾儿孙们的生活。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这两句有一种苦中作乐的情绪,可以说将前两句的悲悯心态调整为一种聊以安慰、自得其乐的情绪。
这正是唐诗的可贵之处,并不只是将一种情绪歇斯底里全盘吼出,而是注意这种处境的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和蕴藉,并最终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状态。
第4首:荻花风紧水生鳞,山色浮空淡抹银。总道江南好风景,从前都属打鱼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祝枝山。祝枝山不仅书画画得好,写诗也很有一手。
像这首描写渔翁的诗,前两两句是写景,而后两句则是抒情,将情绪直接明白表达出来,强化了祝枝山对渔翁生活的向往。
“总道江南好风景,从前都属打鱼人。”江南的好风景,唯有渔翁才能领略。
这正是诗歌的妙处,话不用多说,却能让人感受到渔翁之乐,正是令人心向往之。
第5首:小舟生长五湖滨,雨笠风蓑不去身。三尺银鳊数千鲤,长年辛苦只供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文徵明。文徵明和祝枝山都是“吴中四才子”中的人物,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家。
他这首诗和祝枝山的语气就大相径庭,祝枝山写的是渔翁之乐,文徵明写的是渔翁之苦。
因为渔翁从小到大,一年到头,抓了无数的鱼。但让人悲哀的是,渔翁抓的鱼并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要供给那些有钱人的。
可以说,这首诗的意味与和罗隐的《蜂》名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及秦韬玉《贫女》名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的一首诗意味深长,饱含着对百姓渔翁的同情,令我们感受到渔翁的辛苦,真是堪称千古名篇,大家赶紧背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