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霭低垂,放眼一望,家家户户亮起灯火,丑松告诉他们自己预定在后天搬到莲华寺之后,便向二人告辞,走了一会儿转过头看,只见银之助还站在道路旁目送他。走过半条街再回道,朋友依然还在原处。暗餐的炊烟笼罩着小镇天空,朋友孤寂的身影看来也像夕照一般朦胧。
这一段初入眼,我的心就悸动了一下,莫名的被一种情绪所感动,当时只是觉得意境很美,有晚霞,有朋友相送,读过书后才明白作者为何用如此美妙的小委婉来形容朋友。
这位朋友情深意重,最后得知丑松地位低下,是被整个社会排斥的贱民后,首先是不相信,然后是为朋友辩解,再来就是帮朋友正名,帮朋友向心爱的女孩表白,试问,人生有此友,何憾之有?
这位朋友的用笔并不多,只是每次出场都给人一种正午阳光的感觉。
写友情,用侧面用一些小景来烘托,比写两肋插刀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多了。
02
写爱情,不用写眉目传情
丑松住的寺庙里同样也寄住着一个身世坎坷的女孩,那女孩很平常,一开始也并未给他留下什么印象,甚至没有只言片语,那么他又是怎么从暗恋到相思呢?且看作者笔法
令人愉快的事,不知不觉占据了丑松整个心。在这里,好久、好久以前的少年丑松和青梅竹马的阿妻(少时伙伴)一起游玩。在这里,二人躲开众人,相偕躲到闪闪发亮的嫩绿树荫下。在这里,他们彼此互吐初恋的情愫。在这里,纯真无邪的爱恋在二人心中燃起,沉醉其中而不自知。
过去就像这样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阿妻变成志保(暗恋的女孩)志保一下子又换成阿妻,二人的容貌交替着不断出现,并非她们二人长得相似。年龄不同、个性不同、长得也不一样。但是想起一位,肯定就会记起别一位的事,还真奇怪。
首先,丑松和阿妻只不过在5.6岁时一起玩耍,做了没多久的玩伴,后来丑松就和男孩们去玩了,再后来阿妻很早就嫁人,现在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两人之间一点恋情也没有,这里是作者赋予主角的幻想,他只用了简单几句话就把主角的复杂心态写明了。
主角重逢少年时玩伴,看到已为人妻,肯定会想:如果自己和阿妻一同长大,可能就会结婚了,然后再想自己还单身,可是哪有什么能够恋爱的对象呢?自然就会联想到身边的女孩,于是和自己一同寄住的志保很自然就涌上了脑海,于是脸会红心会跳,人啊,只要一想到可能性,就会感觉到羞耻,而这种羞耻正是可以通往恋爱的心路。
情之一字,不知所起,不知所栖,不知所结,不知所解,不知所踪,不知所终。
看,作者多巧妙的描写了少年的心理活动,很自然,无做作,又让人感觉就应该是这么回事。
再来说说之后的事,之后丑松遇到志保的次数就更少了,总会有各种事情阻断两人相遇,毕竟这本书的主题不是恋爱,而且主角因为身份会越发躲着志保,那么恋爱又如何展开呢?少年们都知道,爱上一个人,可并不会因为见得少,思念就会变少,反而是越来越灼。
仔细一看,果然是她平日穿着的衣物。龟甲图案的碎白道花纹的书生外褂,上头是条纹的唐栈,简单折好挂着,腋下开口处陷约可见长社衣的红梅图案,一想到那可能是她早晚贴身的衣物,如那墙一动也不动挂着的衣物,更让他怀念起志保来。不仅如此,五分心的油灯亮光照射着香烟缥缈的室内空气,更增添屋内摆设的典雅气氛。
寥寥几笔,就带出那娇憨可爱的神态来,无一字直接写志保,却活灵活现,诱人遐思,通过对少女的衣服产生各种幻想,文友们也可以借各种小物或是身体的无意间碰触,或是身边小物,哪怕是对方用过的杯子,都可以引发各种联想,而这种联想才在写情爱的小说中有着无比杀伤力,这种联想堆砌的多了,我们就会对相遇、相恋产生期待感,那时候脸红心跳,让人回味悠长的意境就有了。
好不容易了有了一次会面,再来看丑松是如何看志保的。
只见志保望向佛坛时精神的眼神。不可思议的,热泪不知何时爬上那脸庞,不时还传来啜泣声,偷偷擦过鼻子。仔细一看,一种说不出来的恐惧和悲凄交织着她女人特有的娇柔,就如阴影般忽隐又忽现。
首先,各位观察自己的心上人时有这么细致吗?想必大家会去研究对方的想法,但是像作者这样奇异的写法,会涌现出来吗?
作者到底在写什么呢?书后揭露了志保的身世后会有所解释,但那都不重要了,看着暗恋之人那种美妙的感觉最重要,只要能通过细微表情描写出来才更吸引人。
请原谅我,这么严肃的小说,我只关注到里面温情的片段,和一些融情融景的手法,所以真正的文学不仅可读,还可学。
向想要提高文笔的朋友推荐这本《破戒》,看过后可以和我来探讨它的写作手法。这本书中还有更多耐人寻味的白描之处,比如杀牛,写得颇具暴力美感。写父亲的死,也有着凄美的意境,作者是位诗人,能够通过敏感的文字描绘出想象力极强的画面。
关注不迷路,私信有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