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的歇后语
猪鼻上插葱——装象。
不放酱油浇猪爪——白提(蹄)。
吃猪肉念佛经——假善人。
肥猪跑进屠户家——送上门的肉。
降不住猪肉降豆腐——欺软怕硬。
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粗中有细。
麻袋里装猪——不知黑白。
眉毛上挂猪胆——苦在眼前。
庙里的猪头——各有主(比喻都已为人所有,没有多余)。
母猪的耳朵——软的(比喻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母猪毁墙根——乱拱(比喻乱说,拨弄是非)。
母猪嫌米糠——反常。
母猪钻进玉米地——找着吃棒子。
牛栏里关猪——靠不住。
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比喻早晚是人家的货)。
三百斤的野猪——得个大嘴(比喻能吃)。
三个钱买猪头:就是一张嘴(比喻嘴好,会说话)
杀猪不吹——蔫退(火退)。
杀猪不褪毛——先吹起来看。
杀猪的遇到拦路——都有家伙。
杀猪分下水——人人挂心肠。
杀猪割耳朵——不是要害。
杀猪开膛——搜肠刮肚。
杀猪捅屁股——各有各的刀路。
杀猪用铅笔刀——全凭诀窍。
山中的野猪——嘴巴厉害。
死猪不怕开火烫——豁出来了。
剔了肉的猪蹄儿——贱骨头。
剃头刀杀猪——割出来刮。
田埂上修猪圈——肥水不落外人臼。
屠宰场的猪——任人宰割。
吞了猪胆嚼黄连——接连吃苦头。
屋檐下挂猪但——苦水滴滴。
小媳妇买猪内脏——提心吊胆。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养在圈里的猪——少不了挨一刀。
野猪头做贡物——虚情假意。
一个槽里养两头猪——抢食吃。
种庄稼的杀猪——靠吹大气吃饭。
猪八戒背媳妇——舍得花力气。
猪八戒不成仙——坏在嘴上。
猪八戒吃黄连——苦了大嘴的。
猪八戒吃猪蹄——自残骨肉。
猪八戒充英雄——只是嘴皮子拱得欢。
猪八戒戴耳环——自以为美。
猪八戒戴花——越多越丑。
猪八戒的武艺——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嘴巴——自我欣赏。
猪八戒掉进万花筒——丑态百出。
猪八戒发脾气——又丑又恶。
猪八戒拱帘子——嘴先进。
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把一耙。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
猪八戒进屠场——自己贡献自己。
猪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吃什么果。
猪八戒买猪肝——难得心肠。
猪八戒卖炒肝——这是哪道肺?
猪八戒卖凉粉——样数不多,滋味不少。
猪八戒三十六变——没有一副好嘴脸
猪八戒摔镜子——怕露丑
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
猪八戒相亲——怕露嘴脸
猪八戒想娶媳妇——一厢情愿
猪八戒背媳妇——心甘情愿
猪八戒招亲——黑灯黑人
关于猪的古诗词
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在民间被称为六畜之首,也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作为地球上最为古老的动物之一,“猪”在古诗词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诗经·小雅·渐渐之石》里,就有“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咏猪的诗句,这里的豕(猪)渡河而去,应当是野猪。在《诗经·大雅·公刘》)里的“执豕于牢,酌之用匏”,猪被人们从猪牢里捉出来,可以看出来这是家猪。
而自《诗经》之后,我们在古诗词里就很少见到咏猪的诗作了。不过,却看到了不少别具一格的关于“猪”的诗句。
诗人咏猪,有的反映的是当时的风土人情。比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写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凯旋后,其弟杀猪宰羊犒劳姐姐、庆贺喜事的情景。
宋代诗人秦观《雷阳书事》“一笛一腰鼓,鸣声甚悲凉。借问此何为,居人朝送殇。出郭披莽苍,磨刀向猪羊。何须作佳事,鬼去百无殃。”中,杀猪羊则是为了应对丧事。
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表现的是送别友人时“邻里烹猪羊”的情景。范成大的“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饼团”(《祭灶词》)却是再现了人们用烧猪头等祭拜灶神的情景。
从古人咏猪的诗句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人除了放羊、牧牛之外,也放猪。从“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唐·王绩《田家三首》)与“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中可以看出。这样看来,古代猪的待遇比现在的猪好得多呀!
当然,猪肉味道鲜美,古人自然也不会放过了,并且在烧法上还很讲究。
宋代蜀寺僧的《蒸猪肉诗》中就留下了猪肉的烧法: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荐,软熟真堪玉箸挑。
若无羶根来比并,羶根只合吃藤条。
堪称美食大家的苏轼,在《食猪肉诗》这样描写,“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不仅写了诗人食猪肉时的惬意,还写出了猪肉的烧法。而按照此法烧出来的“东坡肉”也成了苏轼的专利,“东坡肉”之名流传至今。
另外,我们的大诗人苏轼还留下了“西邻推瓮盎,醉倒猪与鸭”这样的情趣诗句,一个“醉”字,真是让人开怀大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