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之“露”:秋之白露
白露的称谓早在《诗经·秦风》之《蒹葭》一篇就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露有光泽,显得明亮,且没有颜色,所以称之为“白”露。白露也是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天来临的标志,因此白露蕴含秋意,白露既下即如“叶落知秋”。白露往往引起诗人的秋思情绪来,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写道: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露从今夜白”指明当夜为白露始降之日,即白露节。白露既降即显秋意,边鼓声中秋雁鸣叫,月色中的白露更显明亮,秋雁即将南归,故引起诗人归乡情怀。而所谓“月是故乡明”并非“彼月非此月也”,只是由于思乡心切,怀念故乡的一切,故而觉得在白露显出蕴含的秋意之中,故乡的月色一定比他乡的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深情地道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感。
白露显秋意,诗人并不都表达思乡之感。白露明亮,故作为自然景物也能引起人的美感。白是一种亮色,不会使人有阴沉之感,所以从中诗人也感受到秋景之美来。如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写道:“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独自登上金陵西边的城楼,凭眺远望。远观是白云映在水面之上,笼罩着整座金陵城,近景是秋天的月色中白露在滴垂,因此,白露是美之秋景,但仍为显秋意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