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花,是赏色;有的花,则是闻香,桂花属于后者。“一树香风,十里相续”,桂花是也。
桂花不耐看,米粒之花,一粒粒地簇在那儿,怎么端详,都局促,张扬不起来;色彩,或红,或黄,却并不浓艳明亮。好在,桂花枝干有筋骨,叶片亦幽绿,倒是遮了几分色陋之相。然,桂花之胜,在于香。真香,味道浓烈、幽深,仿佛大唐时代传来的钟磬之音,沉厚、悠远得不得了。
金桂飘香,“飘香”二字,最是能表现出桂花香之幽,香之逸,香之灵。
桂花开放的时节,也好。正值深秋,金风送爽,通透得不得了;清露已降,花香里,平添了一份润润的湿泽之气。若然于那凉露之夜,闻那桂花之香,丝丝缕缕,悠悠荡荡,清秋佳夜,自是饱满得不得了。
谭嗣同《桂花》:“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描绘的是好意境:花香、凉露、云散、月明,人踏月而归,一步步行来,罗袜生尘,步步带香,那样的夜,定然是无人忘却。
庭院桂花,最可人处,在于月明之夜。
夜凉如水,月光晴朗如洗,桂花的香似乎也变得沁凉下来。微风起处,一阵阵花香袭来,那种静悄悄地入侵,让人的内心,熨帖而又欢喜。禁不住生发不尽的怀想。举首望月,明月皎皎,仿佛能看到月中的那株桂树。夜渐深,湿露降,秋夜,便多了一份凝重。桂花之香,仿佛也被润泽了,沁凉中蕴着一份湿意,花香清润得不得了。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静默中,也许真的会有桂子从天上飘然而下呢。把桂香,誉为“天香”,真是奇异的联想,也对,恐怕也只有“天香”二字,最能形容出桂花之香了。难以言传,此“香”只应天上有。
于是,想到月亮里正在砍着桂花树的吴刚。那一阵阵的砍斫声,让人生痛,让人生出绵绵的愁绪。“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诗里有“愁”,有吴刚的愁,更有天下人的愁。
《红楼梦》第七十回,写桂花:“这里贾母带众人赏了一会儿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桂花好,情境亦好,只是那笛声太过伤悲,生生地为贾府的败落,奏响了先声。
或许,当年李清照居住青州时,就曾站立在一株桂花前。桂花,开在画栏边上,李清照倚栏而望。
那段时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恰好赋闲居住在老家青州。夕阳淡淡,桂花的淡黄色,有些暗。但桂花的馨香,却溢满了庭院,满院芳香,水一般地流淌着。这个时侯的李清照,还年轻,但才女的美名,却已远播。她张扬的青春,她飞扬的才气,于是,在那年的中秋夜,她写下了她的第一首桂花词《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自芳,何须“浅碧”?何须“艳丽”?要的,只是那种内在的“质”,那种本性的柔和,那种虽“迹远”,却依旧留香的秉性,那种性情疏淡的野逸。桂花,有此性情,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不虚也。最是那个“中秋”时节,桂花当秋而开,“中秋”花繁,可又有哪一种花,能赶得上桂花呢?这哪儿是在写桂花?分明就是李清照的自许。花容月貌,才气横溢,身边的那些“梅花”、“菊花”,也只能嫉妒,或者含羞了。
桂花香里,倚栏而立的,是一个自得自负的李清照,好景致,好风光,好一位自宋以来的旷世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