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天气炎热内容页

描写炎热季节 热锅上的蚂蚁

2024-09-16 09:23:44 炎热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描写炎热季节 热锅上的蚂蚁
梁东方


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今年夏天的感受是不够充分的,因为热锅上的蚂蚁给人的印象就是四处惊慌逃窜,跑不出去就会骤然停住,身体收缩、碳化而已。其过程很短暂,没有人在今年夏天里昼夜都处于热浪滚滚的煎熬中的绝望,尤其是没有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之类可以说是没有尽头的漫长感。作为恒温动物,所有身处这样的高温环境中的人,人人都难免这样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热锅上的蚂蚁的感受。
这种感受的数据支持是最近这些天,地球已在打破自己平均温度的极致,地表平均温度已经从十四五度上升到了十七度以上。正处于夏天的北半球,伏天里的华北平原,地表温度显然远远高于这个平均值。它平均到南半球去就会融化冰山冰盖,就会提升海平面的高度……
屋子里的热表现在头发里的汗水不断,怎么也不能把额头和鬓角的汗水拭净。这直接导致了大脑CPU过载,让人既无力行动又不能安坐,辗转反侧要进入死机状态。
汗水不分时间地从每一个毛孔中向外冒,触摸到任何物品都是黏黏的,触摸到自己的皮肤都会嫌弃地赶紧避开。洗了澡也没有用,那只是洗去了之前的汗水,毛巾还没有擦干,新的汗水就又已经冒了出来,源源不断。
夜里迟迟不能入睡,身体和床单之间始终有一层潮湿的汗。半夜会热得自动抓起扇子来扇,会不由自主地翻身,因为身下已经有深深的水渍,而胸口上的一汪汗水也会在翻身的时候流淌下来。
有人说我在空调屋里,可以豁免于这样的痛苦。
真的要感谢空调的发明者,如果没有空调,以现在这样一年比一年热的趋势走下去,真的不知道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还能否维持了。有空调和没有空调的界限就在空调屋的门口,打开门,洪水一样的热浪一下就会涌进来,冲昏你的头脑,让人浑身上下在一瞬间里陷于炽热蒸腾的火焰之中。你不得不赶紧关了门,退回到屋子里,定一定神,重新下一下决心,甚至深思熟虑一下是不是非出去不可。
不过空调是救急的,不能长时间依赖,昼夜都在空调房间生活,逐渐就会身心麻木,种种身体上的问题不说,人的创造力是肯定大受影响的。长期在空调房中,开始出现初秋才会有的过敏性鼻炎的眼痒症状,热水洗脸以后才缓解。这提醒了人要到户外出出汗了。更重要的是头脑已经趋于麻木丧失了写作灵感。必须回归于外界的气温之中,冷热不论,才可能产生灵机一动的念头,才有在感受基础上的创造线索重新出现。
在屋子里不开空调,需要毅力,最好的选择还是走出去。
在熟视无睹的地方日复一日地生活,连出门运动和散步的路径都是固定不变的。在这样的高温下,重复这样的路径和观感,会让人麻木乃至发疯。
情况在走着走着的时候会悄然变化。常居地周围,转来转去,每条路每个细节都已经很熟悉,不过过一段时间再走一遍,还是能收获很多新鲜的自然气息。
倘使是早晨五点不到就出发,那还一定会惊喜于伏天居然还可以这么凉快。这样走下去,感觉已经过去了半天,看了看表不过是刚刚八点而已,热才刚刚到来。太阳出来了,蝉鸣立刻提高了音量,形成了很大的阵势。蝉鸣好像就是热浪自己的声音,阵势庞大的重新笼罩大地,每一寸草木、每一个毛孔都在这样的伴奏中陷入针扎一样的热流里不能挣脱,这就到了人必须逃回建筑物中去的时刻。
出门出了汗,出了很多汗以后回来,洗澡,到空调房间里安静下来,的确会有一种浑身轻松好像去掉了很多赘肉的好感觉。尽管一再有科学证明,说是出的汗主要是水,不会排毒,也不会甩掉脂肪,但可能正是这种出汗以后的好感觉让人还是很愿意在伏天里经常这样痛痛快快地出出汗。
正是伏天里的出门,让人重新意识到家的可贵。回家的自由,是穿衣的自由准确说是不穿衣的自由,放音乐的自由,不伏案的自由,认真做饭的自由,开了空调享受凉爽的自由,甚至还有不开空调、一直挥汗如雨的自由。
回家睡觉,可以自由地将衣物减到最低,可以将手机音量放开,可以煎炒烹炸,可以坐在窗前发呆,可以随便拿起任何一个位置上的一本书……
在随后几乎可以说是愉快的睡梦中,一直可以听到外面的雨声哗哗在下,一定是因为自己在梦中才比实际的雨声要大很多、整齐很多,以前的人生经验里从没有如此整齐而巨大的雨一直下的听觉经验。是窗外的大柳树的树冠放大了雨声,是这寂静的郊外,没有杂音干扰的环境,让雨声成为唯一的声音存在。当然也因为自己住的不是高楼,所有的窗户都打开着……
雨后的凉爽只能持续一个小时,只要雨不落下来了,潮热就会重来,伏天还在继续。人却因为出门再返回的经历而不怎么再是热锅上的蚂蚁。所以有经验说,越是盛夏、越是伏天,越要出行,而且只有徒步或者骑车才是有效出行,开车不是,乘坐有空调的公共交通工具也不是。这不仅是不能错过酷暑的现场,不能丢失这一部分人生经验,更重要的是只要这样才能让人置之死地而后生地享受室内生活。
当然,那些从一开始就已经逃离了本地,到凉爽的地方去避暑的人,从根本上脱离开了这貌似无法挣脱的环境,当为条件最好、最有智慧者无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