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情感亲情内容页

精细描写见真情 |《又是一年槐花香》王奕博

2024-05-28 08:56:27 亲情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精细描写见真情 |《又是一年槐花香》王奕博

天天读写
学生佳作

又是一年槐花香
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初三(10)班 王奕博

五月的清晨,阳光穿过晨雾,透过窗帘,倾泻了满屋。走出书房,站在阳光下,一阵风吹过,空气中传来一阵陌生又熟悉的香气,是槐花的香甜。
【描写环境,引出槐花香】
循着味道,来到了一棵开满槐花的槐树下。奇怪,天天路经的小路从来没有注意这里还有一棵槐树,是啊,很多事物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绚烂,又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槐花蘸满晨露,一簇簇,一串串,像银铃,似玉坠,点缀在茂密的绿叶间,随风飘出淡淡的清香。【描述细腻,生动】看着这满树的槐花,记忆中老家院中的那棵老槐树,如果还在的话是不是也已经繁花满枝了?
【描写眼前槐花美景,引起往事回忆】
对儿时故乡的回忆总是和这槐花香紧紧相连。每到这个时节,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和邻居瑞鑫哥哥就会爬上院中的老槐树,在太奶奶宠溺的责骂中扯下一串串一枝枝,不一会儿青白的槐花就塞满了尼龙布袋,等不及爬下树,我俩就坐在树杈上将槐花捋下,大口咀嚼,霎时槐花的香甜充溢满口,小时候真觉得这槐花是上天赋予人间最美妙的礼物。
【“我”和小伙伴享受槐花香】
“博儿,来吃蒸槐花啊。”伴着太奶奶的一声声呼唤,真正的美味才刚刚开始,“俺可是放了好几勺糖,甜着呢。”于是,我伸出黢黑的小手,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塞进嘴里,【描写具体、生动】不出所料又是一阵嗔怪。太奶奶虽已年过八十,但身体康健,因为裹过小脚,腿脚不便,却仍然迈着小脚忙这忙那,好像有永远干不完的活儿。在她手中,槐花变成了各种美食,什么槐花蛋饼、槐花水饺、槐花年糕。槐花也成为这个时节我们家餐桌上的主角。
【“太奶奶”巧做槐花美食】
初夏的夜晚,老槐树下,太奶奶总是坐在那把陈旧的藤椅上,跟我讲她的经历,她的人生。据她说这棵老槐树在她嫁过来时就有,在战乱和饥荒年代,在青黄不接的时节,老槐树开出的槐花就是一家八口人的口粮。说到这里,太奶奶满是沟壑的脸上露出哀伤的神情。“但那是旧社会,现在的生活多好,像槐花榆钱这些都成了野味了。孩子,你可是生在了一个好时候啊。”这时,太奶奶就会露出她那仅有的两颗门牙笑了起来。当然懵懂的我什么也不懂,只会依偎在她的怀中数天上的星星。槐花的香气缕缕浸入人的心里,香满了白天,也甜透了夜晚,就连晚上的梦,也有一树一树的槐花香。
【老槐树曾槐支撑一家人生活】
后来,这棵老槐树也跟年迈的太奶奶一样,终究还是敌不过生命的轮回,化作尘土。我也来到城市上学生活。每每看到五月的槐花盛开,我都会想起老家院中的那棵老槐树和槐树下乘凉的太奶奶,想起村头小河里的虾蟹小鱼和山中的菌子山泉。那里没有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却有我挥之不去的亲情和童年。
【槐花牵动老家亲情和美景】
我捡起地上掉落的一枝槐花,就像捡拾童年的记忆,放到嘴中,好像已经不是曾经的味道,似乎只有老家的那棵老槐树才能开出散发清甜香味的槐花吧。
【难忘老家老槐树的槐花】
(指导教师:孙扬)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饱含情味的记叙性散文。文章借“槐花”写童年,描述老家老槐树槐花的清香、甜美,赞美可贵的亲情,缅怀美好的童年往事。文章由眼前槐花引起往事回忆,在充分表现槐花带来的美好记忆的基础上,再回到眼前的槐花,紧扣题目,前后勾连,首尾呼应,中心明确。
写法借鉴:精细描写见真情。不管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精细描写才能充分展示人或事物的特征,有力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小作者善于运用手中的生花妙笔,细致入微地表现写作对象,准确而充分地展现人或事物的特征。
一、描述槐花美景。“槐花蘸满晨露,一簇簇,一串串,像银铃,似玉坠,点缀在茂密的绿叶间,随风飘出淡淡的清香”,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和富于节奏感的语言,把槐花的存在环境以及形态、色彩、味道具体、生动地展示出来,表达了对槐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描写人的活动。“我俩就坐在树杈上将槐花捋下,大口咀嚼,霎时槐花的香甜充溢满口”,一“坐”、一“捋”、一“嚼”三个动词,写出了童年的活泼、淘气,也展示了槐花对小伙伴的吸引力。“充溢满口”突出了槐花的香味。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童年往事的缅怀之情。
三、表现记忆中的场景。“我都会想起老家院中的那棵老槐树和槐树下乘凉的太奶奶,想起村头小河里的虾蟹小鱼和山中的菌子山泉”,场景中有人、有物,有背景。“太奶奶”是在“槐树下乘凉”,“虾蟹小鱼”是在“村头小河里”,而“菌子山泉”是在“山中”。他们的存在环境描写精细、准确。表明往事在“我”脑海之中记忆的深刻。
四、运用修饰语,增强描写的精细度。看到“我”冒险上树,“太奶奶”“宠溺的责骂”,定语“宠溺”修饰“责骂”,表现出“太奶奶”对“我”爱恨交织的复杂感情;“太奶奶”年龄不小,“却仍然迈着小脚忙这忙那”,“迈着小脚”一语,既描述出那个年代老年妇女的特征,又表现出“太奶奶”的吃苦耐劳;描写人物的情态,“太奶奶满是沟壑的脸上露出哀伤的神情”,“满是沟壑”强调了“太奶奶”的苍老,也流露出“我”对“太奶奶”的疼爱之情。
不少同学平时疏于观察、积累,反映在作文中,就是言之无物,或描述枯燥无味。本文的精细化描写,很值得借鉴。
(点评:徐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