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描写夜的古诗词,暗水流花径,妙句悦吾心
当嘈杂纷扰归于宁静,当车水马龙终于像潮水般退去,月光如水银泻地,池塘里的荷叶在夏夜的微风里慢慢起舞,荷花也飘出淡淡的清香,红的如烈火,白的似雪片。池面上的野鸭却依然在荷叶间嬉戏,水底的青蛙也兴奋地争鸣,水面上下交相呼应。
天边明月高悬,远处万家灯火。城市的喧嚣才刚刚落定,丛林中、田野上却并不寂寞,萤虫在熠熠地穿梭,庄稼在悄悄地生长,那些诗人们的思绪也飞向了遥远的故乡。思绪像一条涓涓细流,有时也似一杯激荡心扉的烈酒。也许这万籁俱寂可以让奔忙的脚步稍微放缓,这夜色阑珊也可以激发诗人的灵感。
岑参在边塞畅想,“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居易在长安悲怆,“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张若虚在江边感叹,“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陆游在乡野闲散,“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艾青曾说,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惆怅时就让轻歌飞扬,忧伤时更要眺望远方。
夜宴左氏庄 唐代:杜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赏析:露能沾衣,可知湛露其繁,时当春夜,或可拟于李白“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景象,但生机略似,杜诗则多一种简素。
舟夜书所见 清代: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赏析: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夜雪 唐代: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夜卧枕被如冰,已经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夜深雪大,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赏析: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临江仙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该诗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正月十五夜灯 唐代: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赏析:本诗描写 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村夜 唐代: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赏析: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