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进士及第后曾任新乡县尉,可是诗人性格豪迈,不喜约束,不久就辞官归隐。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边塞诗,他的七古名作《古从军行》慷慨悲凉,描写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惨烈的战争场面。
不过诗人同样也是凡人,也会有七情六欲和充满烟火气的人生。诗人出生于乡村,成长于田野,对普通百姓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所以他喜欢与樵夫渔民打交道,更愿意表现他们淳朴的性格、以及快乐的生活。
首句先交代要描写的人物,“百岁老翁不种田”。百岁,只是虚指,极言其高寿。不种田,并不代表不会种田,也不是不能种田。作为乡村里的长者,一定是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年轻时吃苦受罪,晚年当然被格外照顾。
次句切题,“唯知曝背乐残年”。老翁乐享残年,不仅不用下地干活,而且还两耳不闻窗外事,过着悠闲安逸的生活。他眯缝着眼睛,懒懒地晒着太阳,或许还在心里在回忆着美好的过往,不时地在嘴角浮出甜蜜的微笑。
前两句已经点出“野老、曝背”,并用“唯、乐”等字眼,传达出老翁的闲静和知足。第三句则进一步进行细节描写,“有时扪虱独搔首”。阳光和暖,气温渐高,老翁忽然觉得身上奇痒难耐,于是忽而扪虱、忽又搔头。
诗人仿佛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眼到手到,敏捷地记录下老翁手忙脚乱的情态,却显得非常风趣,令人捧腹。扪虱,即捉虱子。《晋书·王猛传》中记载,桓温入关,王猛披着粗布衣服召见了对方,他一面倾听当世之事,一面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前三句已经足够生动了,老翁悠闲活泼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然而最后一句却更显神韵,“目送归鸿篱下眠”。老人家在篱下仰卧,暖风拂面,睡意朦胧,他目送着南飞的征雁,渐渐消失在辽阔悠远的长空,却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这首诗到此就戛然而止,读者却读得兴味正浓,直呼还没过瘾。一首好诗就是可以这样打动人心,不过短短28字,却生动形象、充满生活气息,让人回味不尽。
李颀的这首七绝自然纯朴,非常接地气,令人读完遐想无限。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传奇的故事,老翁只是平凡人物,归鸿也是寻常景象,作者更采用了“曝背、扪虱、搔首”等俚语,却显得新鲜纯朴、细腻逼真,让人倍感亲切,仿佛就是身边的人物,这些事情也好像就发生在左右。
诗人匠心独运,又显得自然适意,完全不像一位仕途不得意的才子。李颀通过对人物生活片断的勾勒,描绘出栩栩如生和神采飞扬的老翁情态,彰显出作者虽身处困顿、穷途落拓,却胸怀宽广、倜傥不羁,更传达出诗人远尘俗、亲山水的天然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