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描写网描写植物植被内容页

有一种美,叫秋天的芦苇

2020-07-17 09:29:01 植被的文章 访问手机版

有一种美,叫秋天的芦苇

文 | 韩蓓

素色的花瓶,三五支芦苇入内与其为伴,飘逸精致,娴静优雅。放在桌子的一角,成了一抹温馨的风景,内心也变得柔软通透起来。

历来喜欢芦苇,你看——夕阳西下,飒飒秋风,牧笛声声,芦花飞扬。湖水碧蓝,沙滩幽静,瓜果飘香,明月高悬,秋天真的是一幅美丽天成的画卷。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芦花荡》,讲的是一位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感人故事。里边有两段场景描写记忆很深刻:

整片整片的芦苇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那芦苇的苇絮就象成群的仙鹤的羽毛飘洒在半空中,周围还有很多的灰喜鹊在树枝上嬉笑、玩耍,看起来就象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秋时,天高云淡,风清气爽,那簇拥摇曳的芦穗,像一支支饱蘸诗情的妙笔,流淌着不可言状的神韵,把整个湿地装点得美轮美奂……

在北方丘陵地区的农村,有水的地方总是不太少的,池沼,小溪,河流等等,水总是轻易可见的,轻易可触的。芦苇,在这些地方是最常见的。只要有水的地方或者常年湿润的洼地,也总能形成一片苇塘。我每天上班的路上要经过一段盘山路,盘山路的开始处有一处是低洼的地方,那儿就有一大葱芦苇。

如今这个季节,芦苇渐老,芦花满满,秋风一起,飘飘摇摇,和着秋日里的光,安和静谧。每次经过那里,都不忍不住要向那飘荡的芦苇多看几眼。

芦苇和着风,在清凉里,飘飘荡荡,给人感觉无限静谧和美好。

自古文人墨客也都花了很多笔墨来形容芦苇。刘禹锡写:“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贾岛写:“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戴复古写:“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杜甫写:“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和着雨,芦苇在清寒里,扫尘荡埃,飘飘渺渺。伴着鸟,在晚阳里,千里清秋,辽阔宁静;依着亭,在斜阳里,萧瑟微露。附着思,在清风里,在温阳里,想象着……

《蒹葭》是诗经中流传的一首民间歌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我想就是在这个时节吧。这首2500年前的歌谣我更欣赏的是芦花和雾气氤氲的朦胧景象。是一片片飞不尽的白色,是一片片散不尽的雾气。他寻觅着她,他找寻着她。她不知,更不见。他与她之间的空气里飞着无数白色的纤维,他不言,也不语,只是举目有些急迫的张望,在一片朦胧中勾画着她的轮廓,她的容貌。而她还是在一片蒹葭中苍苍中杳无音信。最后举目四望他只得喟叹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白露为霜的秋夜,芦苇宛如仙子一般,孤傲的直立在清冷的月光里。毕竟,秋分刚过,这正是芦苇最美好的季节。

法国著名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一个人只不过是自然界中一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多少个夜晚,独坐书桌前,好久读不下一页书,写不出一个字。时代迅速而多彩的车轮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平和的心境也变得浮躁。于是就想起了那月光下站立的一束束的芦苇,那种自信从容和坚韧不拔的韵味,不正是我所要追寻的风采吗?

你看,在这深秋,在这芦花尽落的时刻,芦苇没有忧伤,它用血液里的歌向每一个步入者倾诉。

芦苇是不死的。

亲眼目堵了芦苇根的真容——芦苇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 ,有的长约30-40米;根状茎纵横交错,形成了厚厚的一层网,人踏车辗,丝毫不能动摇芦苇捍卫领土的决心。只要第二年有一场春雨落下,在干涸土地上,这被称做蒹葭的小苗,就开始萌芽,积蓄力量,蓬勃向上,它注定要成为勇敢的象征。

秋天,芦苇由绿而黄的身体与天空的夕阳融为一体,多么辉煌而灿烂的抒情啊!芦苇被秋风吹过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唱一首无忧无虑无悔无怨的告别的歌——大雁、黑嘴鸥,野鸭子都要走了,别离是为了再度的重逢,明年春天再见吧!

轻轻地,我走出;走出秋天的芦苇荡;走出芦苇荡中我的意识流和我的感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