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如何过上元节呢?答案藏匿在这些古诗句中,美得让人心醉
元宵节,作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一直以来广受人们重视,在古代更被看作“情人节”。当华灯初上,佳人氤氲,是何等浪漫的唯美时刻。
今晚,故宫博物院将自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此前介绍,为迎“上元之夜”,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将在古城墙上闪耀展示,让故宫这个“最大的四合院”亮起来。
元宵节,时序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是2000年的秦朝时期就已形成,汉文帝时,更是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元宵节,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那些藏匿在诗词里的元宵诗句,比春节还美得令人心动,不妨一起来看看。
元宵节,最美的诗词,以作者之见,当属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尤其是开篇一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不止迷醉了多少痴情怨女的心。
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非常妙绝。
宋代时,元宵节就已经成为男女约会的浪漫节日,这一天,妇女们出街游巷,通宵达旦地游玩,男女混淆其中,热闹非常。而这也给很多青年男女提供了邂逅的机会。“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中温婉的娇柔,和不期而遇的邂逅,令人心醉。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宋词仿佛比唐诗写得更好,更有意境。也许宋朝时期的元宵节节日氛围更浓厚。除了辛弃疾的这首,作者力推的第二首,出自李清照。
宋·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词的意境,大家都比较熟悉,是婉约派的代表。作者之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的基础上,更有几分男人词里不可比拟的柔情。并且文辞非常之美,像是现代的美文。
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李清照后半生的日子非常凄苦,这在很多词里都有体现。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写的就是元宵佳节,本来是最开心的时候,可李清照却开心不起来。
她想起昔年在汴京城的元宵,与今日临安城相比,前后反差很大。有一种落寞之情。南渡前,与亲人一起,欢度佳节,而今孑然一身,十分凄凉。词里写尽了故国相思之情。
除了这两首之外,还有很多很经典。
比如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尤其是“火树银花合”,为我们描摹了非常美丽和壮丽的景象。到处灯火灿烂,城门打开铁锁,红光辉映石桥。马蹄踏过处,尘土飞扬。歌女花枝招展。边走边唱《梅花落》。禁卫军特许通宵欢庆,计时器不要紧催天亮。一派祥和景象,真是天下之福。
另外还有一首诗,写的也很巧妙。他出自唐伯虎笔下。元宵节大多诗人,词人写的都是京城花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只有唐伯虎这首,描写的是农村人过元宵节的场景。
明·唐寅·《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唐伯虎的诗作,常常诙谐幽默,他的这首诗也不例外。尤其是“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语言非常轻快地描写了当晚的月光丽景。还有,灯月辉映的乡村是美的,灯月映照下的村女则更美。她们青春焕发、喜气洋洋、尽情欢笑。
另外,还有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写出了情人之间的曼妙。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还有崔液的《上元夜六首·其一》,我们一起来欣赏: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